生活資訊
急性細支氣管炎(上) |
冬天是嬰幼兒最容易罹患急性細支氣管炎的季節。據估計小於一歲的嬰幼兒約 10% 曾罹患此急性下呼吸道感染,而使其中約五分之一的病嬰需住院治療。其平均住院天數約四至五天。
其治療方式至今仍有部份之爭議。比如說,何種是最可靠的評估急性細支氣管炎嚴重程度的方式?抗病毒藥物 Ribavirin 的效果如何?氣管舒張劑的療效如何?對於進食情況不佳之病嬰,是否該給予點滴注射或胃管餵食?何時需要加護治療?如何減少交叉感染? 急性細支氣管炎主要侵犯小於二歲之嬰幼兒(最多的是六個月左右之嬰幼兒)。擁擠、低社會階層、熱帶多雨季節及無或餵母奶少於一個月者較易罹患。一般感染後之潛伏期約四至六天;而病毒可於症狀出現前一、二天至症狀出現後一、二週之間傳佈,有時甚至可長至一個月。呼吸道融合病毒 (RSV) 可在污染之手上存活約半個小時,所以雖然其散佈主要是靠飛沫,不良之手部衛生也是造成其容易傳染之原因。 急性細支氣管炎通常起始於病毒進犯細支氣管的黏膜。其中以呼吸道融合病毒為數最多(約70-85%),其它如副流行性感冒病毒、流行性感冒病毒、腺病毒、鼻病毒及腮腺炎病毒等也有。雙重病毒感染或合併其它病源感染亦不少(約5-10%)。病毒快速的繁殖並造成纖毛細胞的破壞及非纖毛細胞的增生,於是細支氣管內的分泌物排除受阻,再加上分泌之增加和脫落及發炎的細胞;於是造成細支氣管的阻塞,氣泡塌陷以及肺部的過度充氣。細支氣管週圍呈現發炎細胞浸潤,黏膜下水腫及充血。偶而會合併有間質性肺炎。 另外免疫之過度反應、RSV專一性抗體、組織氨、Leucotriene C4、ECP(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)、NCF(Neutrophil chemotactic factor)也都扮有部份角色。整個病程通常可持續約二至三週。由七及二十一血清型腺病毒引起者有時會造成持久的肺組織破壞-阻塞性細支氣管炎。肺功能方面會造成通氣不暢,氣體交換受阻,肺內鬱氣及呼吸阻力增加,呼氣減少以及呼吸費力和耗氧量增加。通氣量減少的結果便易造成缺氧及二氧化碳的堆積。 早期通常先有三至五天的咳嗽、流鼻水、低度發燒;接著情況逐漸惡化;呼吸急促而吵雜、呼吸困難、胸肋凹陷、餵食困難等。有些病童可多次罹患此病;有些更可因此造成以後氣管的易敏感化─氣喘。 理學檢查可發現心跳及呼吸快速、鼻翼扇動、胸骨上及肋間肋下呼吸凹陷、胸廓凹陷及肝臟較大、高頻率之呼氣哨音及乾咳、嚴重者甚至會有發紺現象;大部份病童有發燒,少部份則可能有結膜炎、咽峽炎或中耳炎。患有慢性肺疾病、嚴重之神經缺陷、多種先天異常、先天性心臟病、免疫缺陷、早產兒及小於六周大之嬰兒有較高之危險性,所以需特別注意。 (待續) ~摘自台中榮民總醫院小兒部 陳伯彥主任~ ~若有引用不當之處請來信告知 ,我們當立即更正~ |